光伏产品向“全球造、全球卖”格局转变(产经观察·走近“新三样”) 球造全球全球排名第一

时间:2024-06-06 17:21:28 来源:唇焦舌敝网

  天合光能江苏淮安基地生产场景。光伏
  赵启瑞摄

  走过2023年 ,产品察走我国光伏产业保持量增质优势头 :太阳能电池产量比上年增长54% ,向全盈和线上娱乐【Aurl:www.8233066.com】送888元全球专利申请量为12.64万件,球造全球全球排名第一;太阳能新增装机容量相当于2022年全球太阳能新增装机容量 。卖格

  从过去原料、局转经观近新设备 、变产市场“三头在外”,光伏到如今拥有全球近一半的产品察走光伏发电装机容量 、八成以上主要制造环节产量 ,向全我国光伏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。球造全球中国光伏产品 ,卖格何以领先全球?当前产业发展还面临着哪些挑战?记者进行了采访 。局转经观近新

  抓住绿色低碳转型新机遇,变产光伏产业技术加快迭代、光伏规模稳步扩大

  西藏山南市,海拔4994米至5100米的高原上  ,近8万块光伏板在光照下熠熠生辉 。2023年12月30日 ,华电西藏才朋光伏项目并网发电,这个全球最高海拔光伏项目每天的发电量,可以满足近4000户家庭的用电需求 。

  “项目采用了我们生产的超高功率组件,从下单到供货完成 ,仅用了一个多月时间。”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纪凡介绍,2023年前三季度,盈和线上娱乐【Aurl:www.8233066.com】送888元企业光伏组件累计出货量超过170吉瓦,相当于近8个三峡电站的装机量 。

  说起西藏 ,高纪凡想起了22年前的经历。2002年,我国启动“送电到乡”工程,通过建设光伏电站 、风光互补电站等 ,解决了700多个无电乡的用电问题 。高纪凡带着18名同事走上高原,完成了40座光伏电站的安装工作 。

  “那会儿,设备都得靠人背马驮到现场  ,一个电站平均才20多千瓦 、几十块光伏板 ,用的还是国外品牌 。”高纪凡说,当时中国光伏行业刚刚起步 ,制造光伏产品的企业屈指可数 ,刚成立5年的天合光能甚至没有组件厂,年营收大约1亿元;如今,仅2023年前三季度,企业营收已超800亿元 、同比增长超40% ,利润增长超100% 。

 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:2023年前10个月,光伏制造端产值超过1.3万亿元;2023年前三季度,光伏硅料 、硅片  、电池 、组件四个环节的产量均已超过上年全年,硅片 、电池片和组件的出口量分别同比增长88.3%、74.3%和33% 。

  光伏产业规模稳步扩大背后,是全球绿色低碳转型、我国推动实现“双碳”目标带来的机遇 。

  “光伏已是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较为经济的电力能源 ,将成为绿色低碳转型的支撑性力量  。”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振国介绍,根据测算,从硅材料到光伏组件,直接能耗为每瓦约0.4千瓦时 ,而每瓦光伏组件全生命周期发电量约45千瓦时 ,是其能源消耗的100倍左右 。

  国际能源署近日发布报告显示,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比上年增长50% ,新增装机容量达510吉瓦,太阳能光伏占3/4左右 。到2025年初 ,包括光伏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将成为全球最主要电力来源。再看国内 ,截至2023年11月底,全国太阳能发电累计装机容量约5.6亿千瓦,同比增长49.9%;主要发电企业太阳能发电完成投资3209亿元,同比增长60.5%。

  光伏产业规模稳步扩大背后 ,是企业加快技术迭代 、推动成本降低带来的红利。

  在隆基绿能西安电池工厂,1.7万平方米的无尘车间内 ,平均0.8秒就有一片太阳能电池片下线。仔细观察深蓝色电池片 ,上面排列着一根根白色细线,这种由银粉等导电材料构成的栅线 ,负责收集和导出太阳光照产生的电子 。在丝网印刷环节,银浆会通过印刷网版附着在电池片上 ,再烘干烧结。

  “过去购买银浆占太阳能电池生产成本的一半左右。如今,我们应用线宽仅有9微米左右的网版 ,栅线更细,既大幅降低银浆消耗量,又能减少遮光面积 、提高电池转化效率 。”隆基绿能电池制造中心总裁常鹏飞介绍 ,单片7.9瓦电池片的正面银浆消耗量  ,已由过去的约100毫克降至46毫克左右。

  常鹏飞告诉记者 ,和10多年前比  ,硅片从每片100元左右降到两三元  ,组件从每瓦40多元降到不足1元 ,发电转换效率从14%至15%,到如今主流技术可以达到24%至25%,“成本大幅降低、效率稳步提升,推动光伏应用规模持续提升。”

  不断向高端化高效率迈进,走差异化竞争之路

  作为“双碳”目标引领的新赛道 ,光伏产业发展空间广阔,也吸引了不少企业跨界入局 。2023年以来 ,光伏产品产量和出口量表现亮眼,但也面临着中低端产能过剩 、价格连续走低等挑战 。

  从数据来看  ,2023年1至10月,多晶硅 、组件产品价格降幅分别达60%和40%。组件价格从年初的每瓦1.8元左右 ,快速下探至1元以下 。有的制造环节产品同质竞争激烈,出现价格与成本倒挂。

  不少受访人士认为  ,“淘汰赛”是市场竞争的必然,一些中低端产能会被出清,只有通过走差异化竞争之路  、加强创新投入等,才能助力优质企业更好构筑“护城河”。

  ——向高端化发展,练就“杀手锏” 。

  走进四川乐山协鑫科技10万吨颗粒硅项目 ,一粒粒直径2毫米的灰色颗粒硅流入储存罐,等待检测出货。“平均每天出货10车左右 、近300吨颗粒硅,目前已经拿到了接近产能极限的订单。”乐山协鑫科技总经理王永亮说  。

  在硅料整体供应过剩的背景下  ,颗粒硅为何能满负荷生产?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介绍,相比当前普遍应用的棒状硅,颗粒硅体积更小、流动性更强 ,每一炉可以多填装15%至20%的硅料;而且能耗更低  ,使用颗粒硅生产1吉瓦组件 ,可以降低约19%的二氧化碳排放,助推应用端成本降低约19% 。

  从2010年开始研发颗粒硅到2019年实现万吨级产业化 ,协鑫集团先后投入了30多亿元。目前 ,他们生产的颗粒硅单位毛利高于棒状硅15个百分点以上。眼下  ,协鑫集团正加速推进大规格钙钛矿电池技术商业化应用。相比传统晶硅电池  ,钙钛矿电池制备流程更短 、能耗更低,而且因为质量轻、可弯曲、半透明等特点  ,应用场景更加丰富。

  ——向高效率迈进,成为领跑者 。

  27.09%!2023年12月,隆基绿能刷新单结晶硅太阳能电池效率的世界纪录 ,这是继2022年创造26.81%的硅太阳能电池效率世界纪录后的又一次突破 。

  电池转换效率提高 ,意味着同样面积吸收同样的光,能发出更多电量 。“以2022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240吉瓦计算 ,转换效率提升0.01个百分点 ,每年就可多发1.4亿千瓦时的电。”李振国说 ,在20%转换效率的基础之上 ,每提高1个百分点的转换效率,可以为下游电站节约5%以上的成本 。

  屡次刷新纪录的秘诀,来自“宽研窄投”的研发理念:“宽研” ,即布局不同具有潜力的技术路线和产业领域;“窄投”,即集中精力把优选技术投入量产 。过去5年 ,隆基绿能的研发投入超过180亿元。

  2014年以来 ,我国企业创造世界最高光电转换效率达到50多次。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理事长 、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介绍 ,2023年,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电池、异质结电池 、背接触式电池等技术加速产业化,钙钛矿 、叠层等新型电池转化效率屡创新高,我国光伏技术水平全球领先  。

  融合创新、出海建厂,持续拓展市场深度和广度

  在“双碳”目标引领下,光伏正与工业、建筑、交通等领域深度融合 ,通过应用模式创新  ,不断拓展市场深度和广度。

  炼化用上绿氢 。在中国石化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 ,50多万块光伏板产出的绿电制成绿氢,通过管道运往炼化企业 ,用于替代炼油加工中使用的天然气制氢 ,实现炼油产品绿色化 。

  “自2023年6月30日产氢以来,项目已累计向塔河炼化输送绿氢超过2700万标准立方米。随着塔河炼化生产装置完成扩能改造 ,绿氢输送量将逐渐增加,预计到2025年四季度,输氢量将达到2万吨/年。”中国石化相关负责人介绍。

  建筑披上“新衣”。在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的所在地海南东屿岛,酒店 、停车场车棚等装上了光伏建筑一体化产品(BIPV) 。和传统在屋面上用支架撑起光伏板不同 ,这里的屋顶本身就由内板 、保温棉 、外板、光伏发电层等合而为一。BIPV让光伏真正成为建筑的一部分 ,安装时不需留出通道,意味着同样屋顶面积可以安装更大容量组件,发电量提高约15% 。

  出海建厂 ,同样成为这两年光伏业发展趋势 。TCL中环积极推动在沙特阿拉伯投资建设光伏晶体晶片工厂项目;晶澳科技拟投资约27.15亿元建设越南年产5吉瓦高效电池项目;阿特斯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建立年产量5吉瓦的光伏组件生产基地……

 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刘译阳介绍,当前光伏企业出海建厂,目的地已从东南亚为主拓展至美国 、中东 、印尼等市场;布局海外产能的环节更多,上下游产业链出海已成趋势,“此外,从过去单纯输出产品 ,过渡到提供生产 、管理 、品牌、服务 ,构建全球合作共赢的生态 。”

  “光伏产品正从‘中国造 、全球卖’向‘全球造 、全球卖’的格局转变 。面向未来,需要构建高质量的光伏产业协同发展生态 ,进一步积极融入全球产业体系中 ,在绿色能源等领域展开国际合作 。”高纪凡说  。

  《 人民日报 》( 2024年01月31日 18 版)

(责编 :李枫 、任一林)